2024-02, 物资再生:变废为宝为高水平发展再添绿色动能

  日前,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就物资再生的话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垃圾,常被人们到处乱丢,无序填埋,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对生态造成危害,更重要的是,对资源造成浪费。事实上,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那么,如何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使废弃物变废为宝就成了一个受到多方关注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物资再生行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日前,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就物资再生的话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近年来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年攀升,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回收网络,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2022年,我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等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1亿吨,是10年前,也就是2012年回收量的2倍以上,回收总额超过了1.31万亿元,在节约世界资源的同时创造出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而且,当前,物资再生行业慢慢的变成了吸纳城乡就业人员的重要方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贡献了积极力量。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对再生资源的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增长,这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利润空间。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未来国家对物资再生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会慢慢地增加,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的提高,行业将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表示。

  在许军祥看来,再生资源行业既是有历史的行业,又是一个战略新兴行业。“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再生资源行业诞生于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成长于经济快速地发展的改革开放时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减缓,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进入生态文明的阶段,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更加被重视,我国未来再生资源的潜力巨大。”

  当前,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渐突出,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全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任务更迫切。然而,许军祥认为,物资再生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还面临着几个问题。

  一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城区每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但覆盖率较低、缺少配套分拣加工设施、运输储存不便等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居民再生资源的交投、处置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回收效率低下。

  二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偏低。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受到技术、成本等多因素影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粗放拆解、处置混乱、“二次污染”等现象屡见不鲜,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规范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所得税问题有待加强完善。财税2021年40号公告实施以来,各地政策执行力度不一,很多地区存在“税收洼地”,区域之间税收政策严重不平衡;企业前端难以取得进项发票,退税难度大幅度提高等问题尚未解决,为正规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

  四是标准缺失阻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目前我国物资再生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覆盖范围不广泛、管理程序不够严格、制修订不及时、技术水平偏低、内容交叉重叠或矛盾冲突等,特别是再生资源品类较多,细致划分领域的标准严重不足,全面完善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许军祥说。

  就拿废旧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回收处理行业来说,经过10余年,形成了以上市公司、集团企业、特色企业为主的多样化发展格局,无论从回收处理技术、企业管理,还是行业自律都焕然一新,整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行业形象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废电器回收处理量超过每年8000万台(套),废电器回收率超过40%,10余年间不仅保障了铜、铁、铝、塑料等近千万吨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废电器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风险,实现资源环境效益双丰收。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行业也存在一些挑战。诸如: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处理基金补贴长期欠款和延迟发放问题;多数行业企业纯收入模式相近,同质化竞争严重;废电器拆解产物深度资源化能力欠缺;行业企业相对固定,缺乏市场活力;废电器拆解处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程度有待逐步提升;行业数字化程度不高;废旧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再制造/再利用缺乏规范引导发展相对薄弱;还有,信息安全是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

  “要解决这些痛点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业一同发力。”许军祥表示。

  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就开始了“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随着网络思维日益渗透,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断得到发展。互联网公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以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呈现出回收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聚集初具规模、“互联网+”大范围的应用、规范程度逐步提升等特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回收渠道逐渐丰富多样,大致上可以分为生产端回收、居民端回收和公共机构类回收,降低了回收成本,提升了再生资源回收效率。随着网络思维日益渗透,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模式不断得到发展。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

  谈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表示,目前,协会正在牵头制定《废塑料回收指南》和《互联网+回收服务管理规范》2项行业标准。未来,将着手建立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中国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协会的基础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于再生资源领域广大企业和事业单位。服务平台将涵盖再生资源政策发布、行业统计与预警、行业重要领域指数发布、废弃陈旧物资回收与绿色处置、资源循环再利用等多个角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起再生资源领域的生态体系,推动再生资源领域高效融合发展。

  同时,随着新环保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正式施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面临的环保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有利于鼓励企业在环保装备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此外,协会在内的行业企业也要主动适应和引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新常态,一是要研发和提升技术水平,二是要将互联网创新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于可利说。

  京公网安备 593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 国 发 展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回收服务区域

上海 无锡 宁波

沈阳 大连 天津

西安 重庆 南宁